在江宁陶吴,见到地头有人在挖山芋。寒露节气,是山芋集中收获季,有的店家零售价也降至2元一斤。一挂挂山芋刚挖出来,粉红鲜嫩,怪讨人喜欢的。我下乡插队务农时,老乡常韶叨的农谚是:山芋不怕羞,一直收到秋。
那昝子,生产队清明前先在小的“育苗温床”培育山芋秧,清明后剪下山芋秧,及时移栽到地中。这山芋秧可一茬茬地长,一次次地割,一直培育到夏季麦子收割后,最先的山芋秧清明时栽下,立秋时就能收获。不过山芋最迟需在霜降前收获完,不然影响质量。那昝子,寒露到霜降,生产队集中收山芋,一时间山芋成了农家主粮,大多人家一天两顿山芋当饭。农人实话实说:“一斤山芋二斤屎,回头望望还不止。”大点山芋人吃,剥下的皮和小山芋喂猪。这样,煮一大锅山芋,“人吃一顿,猪吃半锅”。鲜山芋除了煮蒸吃外,还可将巨多的山芋晒成干,山芋干便于储存,摆放一年不碍事,这也是农人的口粮。收获山芋前,需将田地里的山芋藤叶割去,这山芋藤叶是个“宝”。先将山芋藤叶摊晒在晒场上,晾晒干后,拖到加工厂,通过饲料粉碎机加工成粉,就成了上好的猪饲料,猪最爱吃,吃了长肥膘。入冬后,把猪拖到公社食品站卖,管理员摸摸猪肚皮,知道猪肥膘多,每斤多卖一二分钱。那昝子人肚里缺油水,买猪肉大多选肥肉。
周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