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 据合众国际社12月5日报道,5日公布的一项大型长期追踪研究显示,每日能量来源中超加工食品占比较高,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存在关联。
科学家称,总体而言,美国人摄入的卡路里中有58%来自超加工食品,英国的这一比例为57%,加拿大为48%,巴西则为30%。
这类食品包括甜味零食、糖果、早餐谷物、冰淇淋、含糖饮料、加工肉类和即食冷冻食品。
超加工食品摄入量较大(占摄入能量的19.9%以上)的人的全脑认知衰退速度加快了28%,执行功能衰退速度加快了25%。执行功能指人们每天在学习、工作和处理日常生活时需要使用的大脑技能。
这一结果是与那些在8年随访期中没有食用超加工食品,或者食用比例低于19.9%的人对比后得出的。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卷》月刊上。
虽然吃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肥胖风险上升的关联性已得到确认,但极少有人研究此类食品与认知能力下降之间的关联。因此,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的纳塔利娅·戈梅斯·贡萨尔维斯带领的一个研究团队决定以巴西成年人健康纵向研究的10775名参与者为对象,调查超加工食品摄入与认知衰退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以6个巴西城市中年龄在35岁至74岁之间、来自不同种族的公务员为样本。
研究人员使用标准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对12个月内的食品和饮料摄入进行评估。每种食品的摄入频率都转化成每日摄入的克数,然后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业加工程度将食品分成三类。
第一类为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如新鲜、干燥或冷冻的水果蔬菜、谷物、肉、鱼和牛奶。这些食品经过最低限度加工,如研磨、烘焙、巴氏杀菌或冷冻。此类食品还包括加工的烹饪配料,如糖、油和盐。
第二类为加工食品,包括罐装水果、手工面包和奶酪,以及腌制、熏制过的肉或鱼。
第三类为超加工食品。科学家说,此类食品是前两类食品中多种原料的配方产品,还包含家庭烹饪中不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例如香精、色素、甜味剂和乳化剂,还有一些添加剂用于掩饰最终产品的不良品质,或模仿未经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在烹饪时产生的口感。
科学家在中位数为8年的随访期中考察了参与者的认知表现以及超加工食品的摄入水平。
研究报告的作者总结说:“这些研究结果支持目前有关限制超加工食品摄入的公共卫生建议,因为它们可能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