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工贸易在促进我国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融通、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工贸易指的是企业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运用自身技术和工艺进行加工装配,生产出成品进行出口的贸易行为,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装配以及协作生产等。随着我国经济崛起,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深入,加工贸易政策深化,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国家科技的进步,加工贸易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话语权提升,逐渐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开展协作生产,高科技产品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
当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成本上升,经济贸易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传统依赖资源要素价格优势的加工贸易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加之国际市场低迷,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下降,一般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对“无品牌、无渠道、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是否应当重视发展,成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仍然离不开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对开放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没有变化,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开放成本较低的适用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的营商环境和强大的政策支持,成为替代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成本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国仍然存在着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基础,关键是如何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推动加工贸易提质升级。对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施策。
要推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型,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技术实力强、资源环境消耗少、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加工贸易。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带动加工贸易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发展传统优势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鼓励企业进入关键零部件制造领域,提升制造层次,提高加工贸易商品的附加值。
要鼓励部分经济实力较强、技术条件较好的加工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其从贴牌生产向OBM转型,向价值链的营销和品牌环节攀升,打响国际知名度。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借助合作销售网络,形成加工产品的品牌化和自身企业的影响力,扩大收益空间。
要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做好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充分利用欠发达地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好的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工业体系配套能力,对接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企业。
还要构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评估评价标准体系,做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地方政府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配套政策,形成中央、地方联动政策体系。增强信息化数字化在加工贸易管理中的应用,统筹商务、海关、外汇、税务、质检等部门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信息和数据共享,更好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及时便捷高效服务,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一流营商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蓝庆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