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钢价上涨带来的扰动,另一个对钢铁产业链带来影响的是钢铁减产。
从2020年10月份开始,钢铁价格迎来一波猛烈上涨,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上行。
“2020年前三季度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企业利润基本持平。四季度需求旺盛,量价齐升,全年吨钢利润在150元。”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赵永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10月底开始钢材价格开始快速增长,主要因素有三个。首先,国内外宽松政策推动估值上移;其次,国外钢材产需错配、国内钢材出口大幅增加;最后是铁矿石、废钢等原料价格上涨,钢材生产成本增加。
目前来看,钢铁涨价已经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目前钢铁前端的废钢等企业,利润大幅提升,但感到“高处不胜寒”;钢铁企业仍然能保持盈利,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下游的贸易商盈利不菲,但加工企业却相对利润微薄。
“受到政策刺激,短期内钢铁企业需求增大,但提前透支了未来很大一部分需求。”山东冠伟钢材加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廷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我对今年5月份之后的钢铁行业并不乐观。”
产业链涨价调查
从上游的废钢,到下游的加工企业,整个钢铁产业链都受到涨价潮的“扰动”。
2021年3月9日,钢之家(中国)钢材基准价格指数(SHCNSI)为121.63点(5261元)。此前的2020年10月15日,钢之家(中国)钢材基准价格指数为96.69点(4182元)。换句话说,不足5个月,钢价涨幅超过25%。
钢价的上涨,对于饱受成本困扰的钢铁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以徐州金虹为例,该企业是一家独立电炉(100t)以生产建材为主的钢铁企业,生产原料为废钢。但是,根据一些废钢企业所反映的消息,废钢从2020年3月底开始涨价,到春节前涨幅已经超过20%。
王广瑞表示,2020年前三季度企业利润基本盈亏平衡,但四季度出现利润快速上涨,使全年每吨钢利润达到150元。
作为中大型企业,徐州金虹的盈利并不低。赵永均表示,整体来看,2020年钢铁企业利润整体是不及2019年的,但企业间利润差异比较大。对于中小钢铁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掌控能力有限,原料涨价对企业利润侵蚀比较严重,全年基本处于微利状态。9-11月份是钢材终端需求传统旺季,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这段时间都盈利。
和钢铁企业一样,钢铁贸易公司的盈利情况也颇为乐观。
一家钢铁贸易企业的销售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在2020年整体盈利不错。首先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钢材降价,企业获得补仓机会,随后价格一直不错,年底更是持续升高,拉高了利润。
钢材涨价导致他们的供需两端的价格都在增长。“采购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我们的出货价格也上涨。对贸易商来说,大部分采购是根据下游贸易需求下单,目前补仓意愿不足,会在高价位把控风险。因为钢材原料价格不低,大家都在观望。”该销售经理表示。
但是,对于下游加工企业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
顾廷伟表示,企业主营钢化板的加工和贸易,2020年钢材价格一直上涨,贸易这一块业务没有问题,但是加工业务的影响很大,利润大幅下降。“加工的盈利情况是现在终端的价格锁定,锁定了之后原材料上涨,就会大幅度的压缩加工利润。”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终端客户认为涨幅过大,不愿接受大幅度的涨价。“成本上涨,但是卖出去的价格没有办法改变。因此虽然有加工订单,但是利润偏低。”
为此,很多加工企业不得不增加营业范围,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
“企业不断增加项目,我这边增加了贸易、仓储、物流,多样化发展。如果单纯依靠加工,或者是依靠贸易,钢铁行业的生存的空间会很小,尤其信息化之后,成本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单纯追求一个项目,是非常难的。”顾廷伟说。
钢企整合加速
除了钢价上涨带来的扰动,另一个对钢铁产业链带来影响的是钢铁减产。
3月1日上午,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称,我国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累计退出“僵尸企业”的粗钢产能6474万吨。
而在此前1月26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钢铁压减产量是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将从四方面促进钢铁产量压减。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王广瑞表示,目前没有产量受限的影响,国家层面还没出台限量的具体措施。“我们是电炉生产企业,电弧炉点位少,易治理,企业在环保方面投入较早,而且电炉具有较大的环保优势,所以环保基本不受影响。”
目前来看,产业压减对于一些环保上有优势的钢铁企业和钢铁加工企业来说,或许将是利好。
顾廷伟表示,企业此前一直在环保上投入,有专门除尘除烟的环保设备。“目前来看,加工这块生产成本高,人工费高,环保压力大,所以像我们这种钢材加工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从环保角度来看,电炉企业确实要比现有高炉企业压力小,中小型钢铁企业向电炉方向转产是不错的选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电炉企业利润明显优于高炉。另一方面,氢冶金等新技术存在不确定性,高炉如何实现清洁生产,目前来看技术路径还是不太明朗。”赵永均说。
而随着产能压减,钢铁企业整合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上述销售经理表示,据他的观察,目前一部分中大型钢厂通过资源整合,来控制自己产量不减少。“他们通过收购附近小型钢厂企业来做资源、产能整合,管控起来也是方便。”
王广瑞认为,产业集中度提高是必然趋势,小企业必须有强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不断的研发创新投入来支撑。
赵永均也认为,钢铁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首先,国内钢铁企业屡次在铁矿石上“受伤”,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增加铁矿石议价权的重要举措。其次,中小型钢铁企业环保投入力度不高,提高行业集中度有利于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
不过,未来一年,钢铁价格有可能仍然在高位震荡,使这一整合相对来说可能更缓慢一些。
赵永均认为,钢铁企业下游需求主要集中于建筑、机械、汽车三大领域。对于建筑领域,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比较大,建筑用钢难以出现大幅增长;机械制造和汽车用钢应该会保持不错的增长。因此预计2021年钢材的需求仍然会保持增长,但增幅不及2020年。供给方面,工信部已经多次表态将压缩钢材产量。需求不错、供给受限,2021年全年价格还是偏强运行为主。
王广瑞认为,2021年的供需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导向。国外疫情持续向好,出口可拉动市场,那么国内的基建强刺激也许会放缓(周期拉长)。这样,限产量顺理成章也容易达到效果。“2021年度按正常的市场需求,不出台限量措施可达到供需平衡,乐观预估吨钢利润超150元。”
(作者:陈洁,实习生吴淑萍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