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春节渐近,我们的记者再度踏上“新春走基层”的采访征程,进社区、入企业体察民情、感受民生,在新闻现场触摸新时代脉搏。用聚焦民生的镜头为您报道发生在东秦大地上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新成效。用包含深情的文字为您讲述最基层、最真实的新春故事。
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让我们走近临渭区桥南镇,那里有一家以加工核桃为主的谦顺天然特产公司,这里的核桃是当地的,工人也是当地的,企业通过就地加工的模式带动附近群众脱贫致富,马上就要过年了,企业里又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记者:今天是腊月二十一,我们新春走基层的脚步来到了临渭区桥南镇的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桥南镇是临渭区的核桃主产区,而这个企业是一个以核桃制品为主要加工产品的扶贫企业,年关将至,我们一块儿来探访一下这个扶贫工厂。
记者:您好,张总。我们是新春走基层节目的记者,今天来看一下咱们的扶贫工厂。
渭南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公司董事长 张喜芹:好,欢迎欢迎,我们先带你到展厅看一下。现在春节前了,我们的工人也在加班加点的做包装。这是我们企业这几年在其它镇会场给贫困户高价收购培训现场,这个是我们收购的现场,这个是去年我们给东西两塬四个镇300户贫困户现场发放补贴的现场。
桥南镇是核桃生产大镇,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核桃,以往湿核桃都是外面的客商来桥南收购,受制于交通条件和保存不便,核桃的收购价不高,农户的收入不理想。企业通过在家门口建厂,就地加工,以高于市场价从贫困户手中收到核桃切实帮扶助困。核桃收来后,企业又雇佣当地劳动力对核桃进行深加工,带动当地就业。
渭南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公司董事长 张喜芹:这个是我们的生产车间,分装,包装,很多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贫困户。
每天一大早,桥南镇各个村子的农民们就来到企业的各个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为了让农民和贫困户快速掌握核桃加工的各个环节, 张喜芹首先对有就业需求的劳动力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很快,他们就熟知了核桃加工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要领。剥壳、烘烤、分装、包装一套制作流程下来,核桃不仅身价有了很大提升,加工核桃的工人也因此受益。时家村的田爱玲是村里的贫困户, 她从事核桃分拣工作已经有三年的时间。
时家村 田爱玲:核桃分拣就是把这些分装到小包装里。我看就是把这个核桃装进小包装里就好了。
记者:这有啥工作规范呢?
时家村 田爱玲:就是把那些坏的黑的要挑拣出来。(现在已经)熟练到这一抓有的时候一个核桃的分量基本上能检出来。
记者:比如说这个它大概有多少?
时家村 田爱玲:十克吧。
记者:来检验一下,十克,一克不多,一克不少。
像田爱玲一样,这里大部分工人都练就了自己岗位方面的精尖技能。一方面是有了收入,另一方面是心怀感激。
毛凤燕:好处就是我在这里干活儿,离我们家很近,工资还可以,一个月就是2000多块钱。
从早晨到下午,这两天,每天都有三十多名工人在各个环节忙碌着。在最多的时候,企业里有将近二百人同时作业,不敢相信,这样一个乡镇企业,在最忙的时候,能同时为二百人带来收入。
渭南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公司董事长 张喜芹:为什么我要建这个厂,因为我之前是做药材的,每天用工量就是四五个人,但是周围有十几个到二十个闲置妇女都到我家来,说我用这个不用那个,好像我是看面子的。
在我们来访的时候,张喜芹一边招呼我们参观,一边在不断地接打电话、接单、发货、洽谈、协商,她手里似乎有忙不完的活。采访张喜芹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眼里充满疲惫,一个工人就是一个家庭,工人们把家庭收入来源寄托在了她的企业,她也在竭尽全力为工人们创造着更多的幸福。在仓库里,一盒盒包装精美、满载心意的核桃礼盒已经整装待发。好核桃很快就会变成好收入。马上就要过年了,张喜芹还为临渭区全区贫困户准备了半价购买核桃产品的扶贫礼券,让更多的贫困户也能吃到他们的产品。
渭南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公司董事长 张喜芹:当初乡亲们身上的这种朴实、善良、勤劳感染了我,现在,有了这么多的乡亲们来到这里,我也不得不拼劲我最后一丝力气,让他们能安心地在这里工作,让付出的勤劳得到应有的回报。
记者手记:当地的人们在当地的企业加工当地的核桃,小小的核桃给桥南镇的人们带来了幸福,采访的那天冰天雪地,但我们每个人都心怀阳光,就像张喜芹正带领当地群众迎接美好的春天一样。
《东秦百姓》记者:丁雄飞 张创飞
编辑: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