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特派记者张璐陕西黄龙报道
长江商报记者就特色产业问题对黄龙县石堡镇镇长杨锋进行了专访,他认为深加工是提高黄龙核桃产业附加值的方向。
大力扶持核桃产业,产值达3亿
长江商报:据了解,早在2001年黄龙县就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请您具体讲讲目前当地核桃产业的发展情况。
杨锋:其实黄龙县不仅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并且还先后荣获“国家矮化核桃标准化示范区”、“渭北核桃示范基地”等等荣誉,目前全县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达到3个,省级核桃示范基地达到5个。
种植面积来讲,目前,全县核桃面积大概达到28万亩,其中良种核桃面积达24万亩,盛果期核桃面积7万亩,初挂果面积8万亩,幼树面积9万亩。2017年黄龙核桃产量突破11000吨,产值达到3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达到6250元,核桃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霜冻和低温危害成增收“瓶颈”
长江商报:在对核桃种户的采访中,有不少农户表示今年的核桃受倒春寒影响,普遍卖不出好价格,请您谈一下在核桃的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
杨锋:其实,黄龙核桃平均每5年内就会有2个年度由于“倒春寒”遭霜冻和低温危害,容易导致产量下降,霜冻和低温危害成为制约群众持续增收的“瓶颈”问题。在这一块,政府等相关部门也很重视,引导种植户关注天气变化,也可通过熏烟、浇水、树干涂白等措施提前预防和减轻低温有可能造成的危害。另外,黄龙县渭北核桃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在抗冻品种选育上做了卓有成效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全球性气候异常,核桃防冻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空白,抗冻品种选育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未来发展方向
长江商报:您如何看待产业规模化对这个产业的影响?
杨锋:可以说,特色产业,无规模不成方圆。但是,如果组织规模过多扩大,农民作务忙不过来,会带来无数看上去是小问题,却是影响效率的大隐患,甚至品质大面积地退化或者下降都会有可能,对于核桃产业来说,规模适中,精耕细作,这样才是比较好的,而小体量的东西先做精,做到极致,然后再衍生其他产品。
长江商报:黄龙核桃在产业链上是否存在短板,未来发展方向怎样?
杨锋:黄龙核桃在面积发展上已初具规模,农民人均达到8亩以上,但销售基本上都是以坚果为主,产业链条短,增加不了附加值。仅有的几家核桃加工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设备简陋,产品单一,效益不高,仅以核桃包装销售为主,未来还需要在深加工方面进行更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