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工网 - 加工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技术交流 | 企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人物访谈 | 行业动态 | 行业聚焦 | 政策法规 | 钣金加工 | 刀具加工 | 果品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人物访谈 > 《大米》新国标5月1日起实施 倡导适度加工 引导健康消费
G.biz | 商业搜索

《大米》新国标5月1日起实施 倡导适度加工 引导健康消费

信息来源:zgjgw.com   时间: 2020-03-19  浏览次数:58

红网时刻记者 李偲 长沙报道

“片面追求精、白、亮,过度加工造成碎米多、能耗大,且营养物质流失多。” 国内大米市场中的上述消费“怪现象”,有望随着新版《大米》国家标准的实施,得以改变。

5月1日,新修订的《大米》(GB/T 1354-2018)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湖南粮油质监中心质量技术部部长、高级工程师倪小英解读说,本次修订主要通过对“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上限,倡导适度加工,引导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使大米生产适应我国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丰富市场供给,规范市场流通。

倡导适度加工 多个指标被“调减”

与上一版《大米》(GB/T 1354-2009)国家标准相比,新国标将大米等级由4个调减为3个,大米及优质大米两大类产品各设置3个等级。还调减了杂质最大限量等指标,对定等标准、使用垩白度指标、碎米含量指标及等级判定规则也作出了调整。

倪小英指出,目前国内大米消费存在一大误区,即认为大米越白越好、越精越优。因此加工企业为迎合消费者,不断增大稻米加工精度,大米抛光从一抛变成二抛、三抛。而过度抛光将直接导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米胚和皮层被大量碾去,成品大米营养流失。

因此,新国标对大米加工精度设置了上限。旧国标对一等大米的加工精度要求为“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而新国标改为80%-90%。加工精度从“下限是90%”变成“上限是90%”,突出了适度加工,更大程度地保留了大米原有的营养价值。这既迎合了消费者的营养、健康食用需求,又使得大米加工更适应绿色发展理念。

此外,新国标首次规定在大米标签中增加“优质大米建议标注最佳食用期”,并提出了“品尝评分值”这一衡量大米食用品质的定等指标。倪小英表示,这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方便消费者选择,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优质大米的生产和流通。

产品优质优价 推动行业升级

大米新国标突出重视食用品质和口感,加上适度加工,多保留优质大米的营养价值,从而拉大其与普通大米的品质差距,有利于优质大米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加上当前消费者对优质大米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国优质稻种植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水稻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除了带给种植端积极作用,大米新国标对加工端的影响将更为突出。倪小英解释说,稻米过度加工的另一大直接影响就是碎米和电耗无端增多。新国标通过控制大米加工精度和碎米率,可提高稻谷出米率,增加单位稻谷的大米产量,从而提升大米的总价值;同时,大米单位加工能耗的降低,将有利于降低企业加工成本,实现节能减损。

新国标实施后,加工精度过高或过低都将被判定为非等级产品。因此,企业不应再过度专注于大米加工精度,而是要更加关注市场,挖掘消费者潜在需求,努力向大米深加工、产品多元化方向发展,开发出具有健康、营养等功能的、适销对路的大米产品。

接轨国际标准 促进国产大米出口贸易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但出口量较少。考虑到国内目前库存稻谷数量多,“去库存”力度不断加大,未来一段时间内大米的进出口贸易将更趋活跃,出口量逐步增长。因此,新版《大米》国家标准不仅适应了国内市场变化,而且更加强调对接国际标准。

据倪小英介绍,新国标中,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将加工精度等术语名称相应调整,旧国标中“一级”“二级”加工精度改为“精碾”,“三级”加工精度改为“适碾”;将杂质分为“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两小类,一级、二级、三级产品的杂质含量要求值全部改为原一级要求。

产业升级企业竞争力增大,接轨国际标准突破贸易壁垒,倪小英表示,新国标的实施有望促进大米的进出口贸易。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加工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