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把原作中虚构的朝代“大周”落在北宋,是自《甄嬛传》 《琅琊榜》就惯用的改编手法,那么舍弃原作中的穿越元素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原作中明兰本是现代社会的一名公务员,因一场灾难穿越到古代,和大多数穿越小说一样,她一面从现代人的价值观、女性观、婚姻观等出发,将古代的男尊女卑、嫡庶分明、礼教森严等“弊病”作为“他者”进行打量、调侃,一面又以全知全能的优越条件,将自身嵌入游戏规则,在各种斗争中遥遥领先。电视剧摒弃穿越元素,不仅要承担冒犯大批原作读者的风险,还意味着要在如何让人物生活在宋代上花不少心思。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对网络小说进行较大改动再搬上荧屏的做法不少。如讲述宋仁宗朝公主与内侍爱情悲剧的作品《孤城闭》 ,改编后主要表现宋仁宗“治国如执秤”的艰辛历程,而公主的悲剧只是其付出的代价之一,主人公的改换给原作读者带来不小的冲击;讲述民国戏曲名伶戏梦人生的作品《鬓边不是海棠红》 ,改编后主人公放下一己悲欢爱憎,投身抗战,引发原作读者吐槽:“好好一个名伶故事,要拍成抗日神剧了。 ”原作读者的不满可以理解。但笔者以为,此类改编不仅是电视剧创作者对有关部门相关政策、倡导的主动应对,也是向自身职责、专业性的回归。
穿越小说是网络作者从自身出发,为满足欲望、迎合快感而生发的类型。穿越主人公置身某一历史场景,像游戏玩家一样根据已知攻略打怪升级,令读者获得“爽”的阅读体验。网络小说改编初期,将穿越等原生于网络媒介的元素不加修饰直接搬上荧屏,作为公共媒介,放弃理性维度与审美导向,有意放大个体欲望,营造“爽”的观剧体验,其实并不恰当。
由于非专业创作等原因,一些网络作者并不具备将个体欲望进行艺术提炼,最终上升至人性思考,并将查阅资料所得历史素材与人物、情节有机融合的才能,这是穿越主人公走进历史而不肯融入历史,只是旁观历史、投机历史的根源所在,弥补这一不足,正是专业创作者应当有所作为之处。
毋庸置疑,网络小说的创造力、想象力、生产能力足以为电视剧提供丰厚的创作资源,但就如同电视剧不能照搬新闻报道,也不能直接挪用话剧、戏曲等舞台艺术一样,从网络媒介取材,无论那部作品有多高的人气、多好的口碑,仍然只是“素材” ,创作者必须对其进行符合电视媒介的深加工,令其“电视化” ,才能呈现给观众。前文所述《知否》等电视剧作品,无论其对网络小说的改动能否尽如人意,创作者都是在有意识地履行这一职责。
什么是符合电视媒介的深加工?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站前不久发布了2018年度弹幕词,其中名列第一的是—— “真实” 。网友看到一个打动他们的情节,一般喜欢这样表述:“过于真实了! ”由此可见,即使是沉浸于虚拟空间的观众,对于“真实”依然有着敏锐的判断与深层的需求。美国编剧罗伯特·麦基在其研究影视创作规律的论著《故事》中谈到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他说:“我们只有一个责任:讲真话或曰揭示真理。 ”如果一些网络小说的创作意在逃避现实,那么电视剧的职责就是让作品成长、成熟,引领读者、观众去面对现实,让他们看到,他们试图以网络小说、影视作品逃避现实,同时又渴望在其中遇见现实。
什么是“讲真话” ?刘和平在创作《大明王朝1566》时,“让笔下的每个人都承受历史” ,所以观众看过这部作品后会说,严嵩不是一个“奸臣” ,他有血有肉,也有自己的苦衷,这样一个人也对我们的生命有所触动。至于穿越小说,其电视剧改编要“讲真话” ,也许就是告诉观众,没有人能在历史中“遥遥领先” ,没有人能既享受着生活在某个时代的好处,又不为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想要走近历史,就踏踏实实去做历史中的一个人,体验不同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下截然不同的情感与人生,而非在不同时代永远重复着相同的桥段与套路,这或许是带领一些受限于“玛丽苏”“打怪升级”模式的读者、观众走向多元、真实审美体验的第一步。